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缪兵和他的秸秆收购点

  • 石头的影子
楼主回复
  • 阅读:1997
  • 回复:2
  • 发表于:2014/6/4 9:34:10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如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上月底,在洋口镇古坳村缪兵的秸秆收购点,记者看到成垛的秸秆已堆成几座“大山”,两名工人在往1台大型秸秆捆包机里叉草,另一头,捆扎好的方方正正的秸秆包就被传输带送了出来。另一块场地,一名工人正在给一辆运载秸秆的车过磅,数名工人拿着草叉将卸下来的秸秆堆放到一起。

古坳村5组村民徐刚今年种了13亩大麦,今年他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专门用来拉秸秆。这几天,白天忙收割,晚上就把秸秆往缪兵的收购点拉,1万多公斤麦秸秆,他足足拉了有20多趟。徐刚说:“虽然累,但是多少能卖点钱,政府1亩田还有30元的补贴。”

缪兵说,从2007年开办收购点至今,收购秸秆生意最好的时候,包括场工、运输工、上门收购人员,雇佣工人数量一度达到20人。但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厂、城镇,再加上秸秆收购的时间节点正是农忙季节。因此,劳动力的短缺促使夏收、秋收时段劳动力成本昂贵。缪兵的收购点现在只有8名工人,且老龄化严重, 60至70岁的老人就有7名,其中还有一人双目失明,仅能完成捆扎一道工序。缪兵整天苦恼着:“人手严重不足,所以大家工作强度大。”

缪兵配备了2辆卡车运送秸秆到江苏国信如东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他告诉记者:“秸秆重量轻,即使捆压成包体积也大,10吨的卡车见缝插针,能多拉一点是一点,有时控制不好会因超宽超高被罚款。”说话间,一辆大卡车轰隆隆驶入。驾驶室探出脑袋:“缪老板,排了4小时队。今天还是一趟活。”缪兵解释说,从洋口到掘港,算起来顶多2小时的来回车程,一天却只能跑一至两趟来回。是因为秸秆送到厂里,还需要排队等候。另外,老百姓运来的秸秆露水重,电厂收购秸秆时测含水率,以15%为基准,超过1个百分点将扣除1%的秸秆重量。这个损耗多达30%,缪兵不忍心从百姓辛苦送来的秸秆里克扣,送来多少重量就算多少重量,损耗全部由他自己承担。

面对现状,缪兵还是不舍得放弃这个产业。他说,上到县里,下到村里,都在做秸秆禁烧禁抛和综合利用工作,除了补贴生物质发电厂,对农户的补贴也增加到30元/亩。村干部常常下来巡查,宣传政策法规和奖惩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这样的形势下,秸秆回收这一行业绝不应该成为“鸡肋产业”。他认为跑量可以让他“夹缝中求生存”。这就需要原料收集渠道的畅通便捷。

他建议村里一个小组设立一个堆放点,并为收购点配置一台打捆机,农户向村里领取补贴,他出人力物力,这样既方便农民出售,又减轻收购压力,提高效益;发电厂是否可以开设秸秆及其制品的 “绿色通道”,减少卡车卸货的逗留时间,多装几车货,达到“跑量”的效果。虽然辛苦,但缪兵坚信,他所从事的行业会有更美好的前景。

 

  
  • 飘零微尘
  • 发表于:2014/6/4 10:21:00
  • 来自:江苏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
(0)
(0)
  
  • 皇菲
  • 发表于:2014/6/4 10:43:53
  • 来自:江苏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收购秸秆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啊,前途无量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