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原创]尘封的岁月——记忆老掘港

  • 印象
楼主回复
  • 阅读:102216
  • 回复:58
  • 发表于:2012/11/11 20:30:06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如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时常在坛子里见到有网友发布老掘港的帖子,心里总是有别样的感觉,虽说我已搬离老街十多年,原先我居住的西街也早已在拆迁中不见踪影,但老掘港的情景总是难以忘却。发一组老掘港的帖子,让90年以后出生的朋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说明一下,时光流逝,有些记忆中的印象早已模糊,难免有叙述不准确的地方,望知道的朋友能够及时予以勘正,以免误人子弟。帖子的内容有些是我的记忆,而更多关于老掘港的历史,是我从有关老掘港的书籍、资料中获取,在此对原作者深表谢意。因时间关系,此帖不能一次写完,如朋友们愿意看下去,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不断更新,陆续发贴。

                                                                 目         录
一、掘港历史
二、北街
三、南街
四、圈门巷
五、郡庙巷
六、武庙巷
七、蒋家桥巷
八、康家巷
九、混堂巷
十、管家牌坊

                 一、掘港历史
         掘港成陆于春秋,初建于唐,发展于宋,繁荣于明清,绵延至今。春秋时期的扶海洲东端即为现在的掘港。扶海洲于东晋时与大陆相连接。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掘港地属淮南道广陵郡,为淮南煎盐场亭。至五代时掘港已成为著名的盐场。宋代建掘港场,逐步形成集市。明清以来,客籍商人纷至沓来,经商开店,市场繁荣。清代,掘港成为盐、棉、米、茧“四白”集散中心,一度有“小扬州”之美誉。 
  
   


二、北街
      北街又名正街,原先的北街有五里多长,以砖桥口为界,北街分东、西两段,西街从三元世纪城往西算起,至文峰大世界止。东街从三元世纪城对面至烟墩桥菜市场止,东街大部分仍保留。 唐宋时,北街商家云集,行人如织,为掘港的繁华中心,100多家老字号各显特色。掘港北街的建筑一般是前店后坊,很多富商巨贾居住其间,大宅院因门堂宽大,故称“大门堂”。2000年旧城改造时,西街(2号街区)拆迁消失,建三元世纪城。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卫莱
  • 发表于:2012/11/12 9:38:20
  • 来自:江苏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对于这些,,,,基本上我是没见过
(0)
(0)

  
摄影俱乐部斑竹认证
  • 发表于:2012/11/12 10:03:04
  • 来自:江苏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楼主很强啊!
(0)
(0)
开心交友
  
  • 甜蜜蜜婚纱摄影
  • 发表于:2012/11/12 10:08:10
  • 来自:江苏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多人喜欢拍老掘港啊
(0)
(0)
时间,累积经验。
技术,实现浪漫。
  
  • 国美电器如东店
  • 发表于:2012/11/12 11:07:08
  • 来自:江苏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觉老好的呢
(0)
(0)
  • 三太子00
  • 发表于:2012/11/12 14:30:14
  • 来自:江苏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奶茶mm
  • 发表于:2012/11/13 15:15:45
  • 来自:江苏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老掘港还是挺有味道的
(0)
(0)
  • 头脑清醒
  • 发表于:2012/11/14 16:01:53
  • 来自:江苏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以前的店都是木头门的那种
(0)
(0)
永远的保持头脑清醒
  • 逆风而旅
  • 发表于:2012/11/15 15:32:06
  • 来自:江苏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些地方是不是还住着人呢
(0)
(0)
  • 印象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5:41:33
  • 来自:江苏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北街之——
1.砖桥口
         说到北街,不能不提一下砖桥口。旧时掘港在此曾经有一座砖砌木桥连接东街和西街(即现在的三元世纪城入口与对面的北街入口处),据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就有此桥,俗称砖桥,又称“东宾桥”。砖桥跨市河(现在的人民路曾经是一条河),连接北街,是沟通东西的重要通道。
       东宾桥的桥身高大,造型古朴,当时为掘港第一大桥。桥上建有朱漆木质桥亭,桥两边有供行人停息的扶手和座凳,桥上还设有一小土地庙,实为一神龛。桥四周是一个热闹繁华的地方,商铺林立,装卸海鲜和食盐的车辆络绎不绝,四郊赶集的行人熙熙攘攘,忙碌异常。1952年修建人民路,填塞市河时,东宾桥被拆除,但人们仍习惯称这里为“砖桥口”。






昔日砖桥口旧址
(0)
(0)
  • 印象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6:00:16
  • 来自:江苏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北街之——
2.第一楼

     第一楼原址在掘港北街砖桥口东,坐北朝南,临街建二层楼房六间,店门上贴有“榜下三甲第,更上一层楼”的对联,餐厅内有“上市鲥鱼鲜竹笋,出蒸螃蟹嫩如姜”。横批“天下第一楼”。第一楼的早点最出名的是“第一楼的面——常吃”,第一楼菜肴的特点是本地海鲜与维扬特色兼顾,面、点心、菜肴选料考究,加工精细。当年南通实业家张蹇亦曾在第一楼用过餐。新中国成立后,在对私改造合作化高潮中,第一楼改制为集体企业,后房屋改建重砌,第一楼原貌消失,改名为小乐酒家。






第一楼旧址
(0)
(0)
  • 印象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7:00:29
  • 来自:江苏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北街之——
3.萍香堂

       清嘉庆年间(1796),掘港盐商出资在掘港北街关帝庙东建义学一所。由掘港著名诗人江干在此设帐讲学,取名“萍香堂”。清代著名女词人熊琏为江干的得意弟子。江干声名远播,清乾隆进士,深得江苏学政、督学刘墉赏识,称其为“江南老名宿"。
        江干后因眼疾,几乎失明,萍香堂停办,后为盐商住宅,现尚存部分建筑。

























(0)
(0)
  • 印象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7:03:59
  • 来自:江苏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楼(卫莱)的帖子

这些老街仍然存在,欢迎体验老掘港的历史
(0)
(0)
  • 印象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7:08:01
  • 来自:江苏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楼(路)的帖子

谢谢您的鼓励,如东热线的老会员,总得要为论坛做点贡献哦。
(0)
(0)
  • 印象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7:11:21
  • 来自:江苏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楼(甜蜜蜜婚纱摄影)的帖子

因为老街有它特别迷人的地方,所以拍老街的人抗拒不了这种诱惑。
(0)
(0)
  • 印象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7:12:03
  • 来自:江苏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印象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7:12:47
  • 来自:江苏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楼(三太子00)的帖子

谢谢您的热情支持
(0)
(0)
  • 印象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7:18:33
  • 来自:江苏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楼(头脑清醒)的帖子

你说的对,过去的店铺用的都是木门。


(0)
(0)
  • 印象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7:24:09
  • 来自:江苏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楼(逆风而旅)的帖子

这些地方仍然住着老街的居民,除有些老房已经出租外,现在居住的以老人为主。
(0)
(0)
  • 印象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17:26:26
  • 来自:江苏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楼(奶茶mm)的帖子

谢谢您的热情支持
(0)
(0)
  • 印象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7 21:10:05
  • 来自:江苏
  1. 2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三、南街

       南街又叫岸街,东起烟墩场,西至地藏桥。掘港南街因沿岸而设,故又称“岸街”,全长约4里左右。南街历来以民居为主,多处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宅老院。南街还叫“竹厂街”,因为这条街集中了十多家竹厂,一般为前店后厂,店厂合一,名虽叫厂,实为作坊,竹器在当时的人们生活、生产用具中占了半壁江山,后来塑料制品、新型器械用品种类繁多,昔日的竹厂街逐渐退出了商业舞台。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