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神秘民企豪赌洋口港

  • rudong
楼主回复
  • 阅读:3895
  • 回复:0
  • 发表于:2006/10/17 18:49:39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如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大战在即,诸石油巨头上海星城股权一役尘埃落定之后,始去如东。

  自江苏省如东县驱车北行几十里,便可望见浩淼无垠的黄海和一个延绵数公里正在兴建中的码头——洋口港,按计划,该港2008年建成。洋口港的腹地——几丈高的石堤围起了一个接近扇形的宽阔地带,随处可见的吊臂正在忙碌地挥舞。

  2000多年前,这块掘港地仅是一片被称为“扶海”的沙洲,地处南通如皋县之东,故得名“如东”。清代《如皋县志》记载,黄海之滨缺少港口,人称“缺港”,因“缺”字不雅,故以“掘”字取代,1000多年来,“掘港”成为如东的全部。

  变化似乎来得太慢,但也并不晚。从上世纪80年***始,沉寂千年的如东小城开始频频迎来各地政、商两界人士的光顾,尤其是那些石油巨头们——优良的建港条件吸引着他们。

  在中国,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国家发改委对于石油码头的审批有一定的总量控制。另一方面,油库也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申请得到的,而且,油库的设立,理论上都要依靠码头,国内适合油轮停靠的深水码头并不多:长江沿岸涉及危险品航运规定,东海地区基本上是中外运、中海油和中远这类国有公司的自用码头,黄海则以淤泥质海岸为主,很难找到合适的地点。

  如此一来,如东洋口港的开发,就意味着黄金。地方政府迅速行动,建立了洋口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有了港口,他们进而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港口沿岸就会矗立起一座座庞然大物,里面盛满了“黑色的黄金”——石油。

  奔如东

  如东洋口港财气急升,在细节上,则缘于中国国际咨询工程公司和石油化学工业规划院为洋口港论证完成的两个规划(《洋口港临港工业区支柱产业总体规划》和《石油化工区概念规划》):计划用3年半的时间,投资40亿,建造原油仓储工程,总储油可以达到60万立方米,年周转量可达2000万吨以上。

  如此,洋口港一方面作为国内的战略石油储备;另一方面可稳定国内油品市场,并为华东地区提供平衡的原油供应。为此,开发区专门规划出6平方公里的土地虚位以待。

  不过,根据现行油库建设政策,这个先后由中国国际咨询工程公司和石油化学工业规划院论证完成的规划项目,必须逐级上报到江苏省发改委审批,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但该规划还没有进入审批程序。

  很显然,至少在目前来看,洋口港原油仓储基地仍是一个美丽的预期,而这一预期竟然令众多石油巨头们趋之若鹜。

  让我们将视线稍稍转移到两年前同样令他们趋之若鹜的4个地方——镇海、岱山、黄岛、新港。2005年底,当标有“中石化”等字样的16座油罐刚刚在镇海基地建成,第二批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筹划又悄然启动了。

  第二批中,呼声最大的两个地方——河北和广东——令石油巨头们伤透了脑筋。在河北,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张家口联合石化公司早已建起了13个立式油罐,储油量超过3万立方米,远期将达到10万立方米;在广东,光汇集团不仅拥有40万立方米的成品油库和10万吨级配套专用码头,还控制着华南地区最大的20万立方米成品油保税仓库,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云南省一省油库2010年规划的总容量。

  虽然当地政府对这些国有巨头们充满期待,但张家口联合石化和光汇在各自的地盘上已经树大根深,三大国有巨头有必要寻找一块还未开垦的处女地,此时,洋口港成为不二选择。

  蒋洁敏,中石油股份公司(简称中石油)副董事长兼总裁。用开发区石化产业局局长助理徐新华的观点来说,这位中石油第二把手来到如东,绝不仅仅是为了刚刚获批的LNG(液化天然气)项目。

  2006年3月23日,开发区太阳岛。蒋洁敏兴奋地对在场的一位江苏省副省长和南通市委书记说,LNG需要0.5平方公里的仓储系统,成品油也需要0.5平方公里,这1平方公里,从建造到围堤吹填工等工程作业,中石油可以一次性来完成,“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整个设想是天然气+石油+化工”。

  中石油将雄心摊到了墙上,更有得陇望蜀者跃跃欲试。此前,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将本公司所属的LNG项目放到与南通北部接壤的盐城市,开发区石化产业局局长助理徐新华向本刊透露:“中海油方面也来沟通过石油方面的合作。在淤泥质海岸建造几十万吨级油轮的深水海港目前在国内并不多见——只有洋口港和渤海湾的曹妃甸可以做得到。”

  中海油的做法颇有章法可循。在收购上海星城石油公司50%股权之后,找到一个合适的据点,向拥有20多座加油站的上海最大民营石油集团源源不断地输油——对于这家中国海上石油霸王是一件重要的事。

  小小的如东既成兵家必争之地,坐阵中国南方地盘的中石化自然不会视而不见。有消息称,一个月前,还在等待国家发改委批准连云港LNG项目的中石化,开始将目光转向如东。中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总经理杨棣曾向洋口港表示:将尽快到洋口港考察,并及时将洋口港开发情况上报给中石化总部。

  事实上,包括江苏在内的南方和东部地区一直是中石化传统的“势力范围”,面对中海油和中石油的紧锣密鼓,中石化急了。

  真正着急的又何止这些国有石油巨头们。徐新华说,南通市希望在如东建设一个石油储备基地,投资无论国企还是民企。据记者调查,一家来自上海的民营石油公司早已潜入其中。

  神秘民企究竟是谁?

  3亿美元!这个数字超乎了许姚军(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的想象——来自上海的一家民营石油企业抛出如此之大手笔,3亿美元的投资额已经相当于整个洋口港(在石油码头和仓储方面)拟投资额的近一半,而整个洋口港石油仓储的全部规划总量也不能完全满足它的胃口——只勉强达到60%的水平。

  据开发区有关人士透露,这家来自上海的民营石油公司,2006年年初就与如东县委领导接触过,并签订了高达3亿美元的意向性投资协议,“该企业希望暂时保密,但一些工作人员没注意,把这个消息挂到了网页上。”有关人士说,忙完了中石油的项目,开发区接下来可能会去上海与这家企业面谈。 

  神秘民企为何如此豪赌洋口港呢?2005年年底,首批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中的镇海基地刚刚建成规划中52座油罐中的16座,第二轮选址工作又将全面启动。记者从权威部门获得可靠消息说,仅在石油战略储备一项,国家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油库等硬件设施以及储备油投入。虽然如东并不像深圳光汇和河北唐山曹妃店那样被看好入选第二批,但作为“连接上海和华东地区的便捷之地”,随着苏通大桥的兴建,如东价值自不待言。

  另一方面,早在2003年,当时的国家发改委物资储备局计划处副处长芮执多就表示,对于企业由于承担民间储备任务增加的成本,如增加储存设施的费用、占用资金的成本以及增加的管理费用,“国家给予适当财政补贴”。

  在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财富之局中,无怪乎这家神秘的民企会愿意砸入3亿美元来抢占先机,虽然目前仅仅是一个意向——“专门负责此项目的人马事实上还没有到位”,但这已经足够让开发区的人惊叹不已。

  鉴于敏感因素,许姚军没有向本刊透露该企业的任何信息,从公开的资料来看,这家低调的民营石油企业仅仅在媒体上露过三次面,耐人寻味的是,其间留下了两个不同的公司名称,分别是中瑞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瑞”)和中川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川”)。中川正是在如东县签订协议时使用的名称,而中瑞与中川据称是“姐妹公司”。

  中瑞成立于2005年6月,注册资金2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石油及制品的销售、开发、国内贸易、实业投资,以及货物与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是一家民营独资企业,“在上海、南通、舟山等地拥有油库、码头和炼油厂”;而中川全称为“中川石油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与中瑞同期成立,注册资金恰好也是2亿元,不过记者没有在公开资料中看到后者的信息。

  真是无巧不成书吗?中瑞与中川有着同一个法人代表,此人名为樊龙兴,也就是此前媒体报道中化名“龙江”的人。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少有人真正知道樊龙兴的存在。

  樊龙兴还有时间吗?

  蛇行自有灰线。2006年4月3日,上海浦东新区金桥镇佳林路655号,金桥镇政府办公大楼所在地,大楼最高层办公区,中瑞石油公司的牌子显得特别醒目,前台却空无一人。

  总裁办公室的一个助理说,“樊总在俄罗斯,最近不会回的。”据透露,樊龙兴正在为找油的事奔波。1994年,钢材市场价格跌到谷底,樊龙兴却抛出1500万元创办了中盛实业有限公司,和宝钢合作,在上海宝山区周边做起了钢材生意。后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升温,樊转行做起了房产商,公司开到了江苏盐城经济开发区人才中心的大楼里,不过还是保留了“中盛”的名号。

  当2004年的宏观调控将房地产市场的虚火降下来之时,怀抱大笔资金的房地产开发商们不得不另谋“钱”途,樊龙兴也算其中一个。2005年初,在中瑞和中川出现之前,注册资本金达到5亿元的“上海中盛石油有限公司”率先登记成立,法人代表还是他。

  从房地产转入石油业,樊龙兴找到了中石油。资料显示,中盛与中石油不仅共同进口国外原油、燃料油,而且已在国内目前探明储量最大的气田——苏里格气田建立了合资公司,中盛占有该公司49%的股份。不过,中盛对外的口径仅仅是“与国内著名石油公司企业具有战略合作关系”。

  在这样的合作之下,中盛正在运作雄心勃勃的计划——收购韩国储油量达25万吨的群山油库——当地最大的油库,而公司两艘油轮的进口目标也从去年的600万吨原油和燃料油升至1000万吨。据称,中盛还托管了一些地方炼油厂,炼化能力每年可达300万吨。

  这几乎涵盖了石化业整个上下游的产业链。不仅如此,樊龙兴还计划筹建中国第一个燃料油现货交易市场,这个市场正是前面所提到的“中川石油市场经营管理公司”正在操作的事。而投资储备油库,也正是基于现货市场交易的需要——正如中瑞的宣传资料所称——它们共同为此“提供强大支撑”。

  截至目前,全球一共也只有3个燃料油现货交易市场。而此时,距离12年前被关闭整顿的上海石油交易所重新开张的日子已经不足3个月了,樊龙兴还有时间吗?

  在樊本人的名片上,记者并没有发现“中川石油”的头衔,他的助理解释说,石油市场还没有开业,而金桥镇招商办的说法是,项目正在新区经贸局里审批,“资金也还没有到位”。

  油源之困

  事实上,即便樊龙兴能够成功地在洋口港建成油库和码头,也不过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下一步,得向上游去找油源。

  按现行政策,在国内原油开采领域,国家只允许中石油等三大公司进入,外资企业也可以在海上与我方合作勘探开发石油。对于民营企业进入,则需要具备一张名为“国内矿产勘探开发”的许可证。一般来说,这种许可证很难从“正规”渠道来获得,甚至根本就无从下手,有的民营企业被逼只能跑到国外注册公司,以外资的身份进入国内进行勘探、开采,或者低调一点,与国有石油巨头们达成某种默契。

  这种默契的后果是:当国内油料供应充足时,双方在原油、成品油进口和海外开采上的合作会一直处于蜜月期,然而一旦出现短缺的局面,或者政策发生波动,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绝不会是那些巨头们。

  现实逼迫这些企业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海外。有媒体报道称,黑龙江有不少民营油企已经向俄罗斯当地石油公司下了订单,在当地投资石油项目,总体金额已经高达30亿元人民币。

  不过,考虑到海外石油项目巨大的投资风险,并涉及国家进出口配额管理、外汇管理、外交政策等多项内容,政府对鼓励民营石油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政策一直不见松动。

  而在进口方面,目前商务部已经批准了49家民营企业具有原油、成品油非国营贸易进口权,由于拿到原油牌照的难度和成本要比成品油高很多倍,这些企业只能靠牺牲产业链的完整性来保证生存的机会。

  即使拿到原油配额的民营企业,在原油进口后也必须统一分配到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的各炼化厂去加工,别的炼化厂只能从两大集团手中“转包”业务,而且是在其完成不了炼化任务的情况下进行。一旦中石油、中石化不给民营企业排产计划,海关根本不放行,民企实际上1吨原油也进不了。

  基于此种考虑,大多数民营企业并没有向原油进口领域渗透的明显迹象,樊龙兴的公司也表示,他们做得最多的还是成品油。

  此前,一个名为“股权换油源”的计划,令不少民企兴奋过。按照这一方案的创始人——中国石油业国际产业投资联盟(CIPIU) 秘书长崔新生的想法,国内中、下游民营油企通过置换部分股权,从周边及石油输出国的企业换取稳定持续的能源供应。民营油企可以其自有资产入股,包括与合资方共建中小型油码头、石油运输系统、仓储或炼油厂及终端销售网点等方面进行合资合作。

  这个被称作“中国民营油企与石油输出国直接对接”的行动,曾被很多国内专家所质疑,一方面基于上述政策限制,另一方面具体到实际操作中,究竟采取何种方式,政府并没有明确的意见,连崔本人都不得不承认暂时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可以遵循。

  不过,这种方案的提出确给民营企业与国有石油巨头们提供了一个改变合作方式的思路,上海星城集团被中海油收购50%股权的事实便是一例。樊龙兴也希望自己能够借鉴“股权换油源”的做法,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共同从事“建造石油码头、油库和炼油厂等事业”,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允许这些公司入股。 《南风窗》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