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1921年栟茶名人蔡观明给如皋名人项子清50大寿写文章祝贺 沈小洪整理 姻丈(对姻亲

楼主回复
  • 阅读:9136
  • 回复:0
  • 发表于:2023/6/22 13:10:03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如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1921年栟茶名人蔡观明给如皋名人项子清50大寿写文章祝贺



沈小洪整理



姻丈(对姻亲长辈的尊称)项子清(冒鹤亭先生祖籍如皋,生于广州,故取名广生。冒鹤亭第一次返回祖籍如皋为光绪十三年,这一年他与妹妹随母亲回如,并与里人项子清一起从张正廉先生读书。沙元炳先生著作甚多,由门人项子清等人汇集六册共十八卷,称《志颐堂文集》)先生五十寿序(祝寿的文章)



吴楚(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文士(文人雅士)所萃(聚集),而大江以北、滨海之地,历代声华阒寂(有名的人极少)。至清季(清末),南通州属境,范、朱、张、顾诸先生从武昌张廉卿(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举人)先生游(交往),而远绍曾文正公(曾国藩谥号)之绪(继承他的事业)。一时南通州为海内属耳目(受人注意),文章称极盛焉。



范伯子(范伯子1854-1905名当世,字无错,号肯堂,原名铸,字铜主)之才最高,诗之雄瑰,识者推为清代第一,可谓能尽变古人之形貌者矣。然其锻炼(锤炼文辞)生涩,或有过于长吉(唐代李贺的字)涪翁(宋代黄庭坚别号)之所病主,料(猜测)不可掩也。



其才与之敌(相当),而气醇法备(文味和章法都很好)者,惟如皋沙健庵(沙元炳的字)先生。沙先生家居安乐,未尝游宦(没有出去做官),故其诗文之工,国中尚少知者,名之显远且出范先生下(不如范先生)。



然达(蔡观明原名蔡达,自称)尝读两先生诗,知其天才功力大率相似,而性情境遇则有舒戚之异。舒者之发,缓如江河之浩瀚;戚者之发,亟(快速)如急湍(流得很急的水流)阻于岩石,奔瀑四垂,要其为天下之巨观一也。




歙县(属安徽黄山市)项子清先生,世寓(世代寓居)如皋,早岁(早年)从范、沙两先生学,为诗、古文、词。既而(后来)至日本学理科而归,教授于如皋师范学校。



岁癸丑(1913),达始识(蔡观明才认识他)项先生,聘于严氏(蔡观明妻子姓严),又先生之甥(蔡观明妻子是项子清的外甥女)也,因得常过从(来往)论文(讨论文章)。先生攻苦(刻苦攻读)极勤,又获亲炙(亲受教育熏陶)范、沙两先生,故诗文理法周密,而中岁(中年)以还用科学教授之事,混其心思,居恒(平时总是)语达(告诉蔡观明),以不得专致力于文事(不能一心一意搞文章)为憾。



达曰,古之学者耻以文词之末见称(认为因文笔好这种雕虫小技而出名是令人羞耻的),今时尤重实学(如今这个时代更重视经世致用的学说)。盖学而至者,文炳(文采斐然)焉,道与器(器是道所体现出来的表象和作用)一也。于学无所窥,而徒以文词工拙(好和不好)断断(专诚守一,确实、无疑问)焉,竭心力,于世胡裨(对世间有什么益处)?今先生治学为根,而施蕊叶焉,根则滋矣,蕊叶不足计也。



独叹今之少年,不知措意(用心)学术,遽欲(就想)逞其口辨(逞口舌之快,民国初年年轻人思想观念活跃,百家争鸣),以邀(求取)一时之名,则求其能终身治一业毋叛(一辈子做一样事情不变),虽文词之末(即便是雕虫小技的文字工作),亦穷老为之不休(无论穷困衰老都不放弃)者,盖不易得(恐怕很难找到、做到),学问文章几于尽废(几乎都要废掉了)。是则(虽然)先生当于此时益勤其业,守先辈之绪而待后来者也。



达既答先生,今年先生及配(妻子)吴夫人俱寿五十,辄书(写文章)以为赠。窃(谦辞,称自己)愿先先生自今以至耄老,广学茂(美好、优秀)词,为范、沙两先生之后劲(后继的有力人物)、吾党之前驱也。




辛酉(1921)



据华人佛教网刊载

项子清居士往生事迹

  项本源,字子清,法名智源。安徽歙县诸生,国学浩谐极深,尤精小学,世居苏北如皋,终其身执教鞭,以故桃李满大江南北。居常不苟言笑,道貌岸然,士夫咸爱慕之。民十三(一九二四年),谛闲法师应沙健庵居士邀请,莅如皋讲弥陀经。开经日法师上香时,子清当为向未见闻之庄严所感动。热泪盈眶,如丧考妣。时节因缘,入佛机熟耳,此乃济华在场所亲见也。

  未几,即函求印光法师授法,赐予法名智源,从此由儒入佛,不但与夫人吴氏长斋念佛,勇猛精进,因之向来从儒之门弟子,转而学佛,蔚为风气,受其潜移默化者,比比皆是。济华即承其介绍皈依印光法师之一,民廿二(一九三三年),往泰州光孝寺受菩萨五戒,民廿四(一九三五年),仁山法师莅皋,讲楞严经七旬,子清未虚一席。

  自皈佛後,十馀年如一日。凡遇法会道场,无不如法作随缘众,著有沙门不礼王者论序文,及佛学札记甚多,惜因世乱散失。

  尼僧常慧,戒行俱急,其手创之广慧庵净土道场,子清以寒士地位力助其成。

  民廿五(一九三六年),偶罹微疾,自知不起,舍报前一日,在病榻合掌向济华称为大善知识云。(因李济华居士发起请仁山法师讲楞严经之故。)斯时四众道友,在病榻前为其助念经七日夜,佛声未断,了无病苦,唇微动,举右手向西作礼佛状,额出汗,大如豆,最後顶温侧卧而逝,卒年六十五。

图片


南沙明远堂文生栟茶沈小洪
恳请读者们留言赐教!
来自手机版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