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热爱文史!1984年栟茶轧花厂吴志高舍得花3元购买《栟茶镇志》 沈小洪整理 摘自7788.com

楼主回复
  • 阅读:7901
  • 回复:0
  • 发表于:2023/2/3 9:11:09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如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热爱文史!1984年栟茶轧花厂吴志高舍得花3元购买《栟茶镇志》

沈小洪整理

摘自7788.com

《栟茶镇志》工本费NO(O下面有个点)000024

存根

叁园整

购书单位:轧花厂1-5

购书个人:吴志高手

收款单位:空(章)

收款人:空(章)

1984年4月24日

网上这个存根能保存40年实属不简单。原《栟茶镇志》系内部资料、非卖品(不是公开出版),1984年4月印刷。而栟茶轧花厂吴志高竟然在当月就购买,说明该厂或此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热爱,也是对地方党政机关的支持。该存根目前在如皋雉水阁书店有售,价格28元,另加快递费10元。

1936年《栟茶史料》印刷成书,此后几十年曾有过续修的提议,但一直没有实行。1981年栟茶镇党委为继往开来,教育后代,组织编写《栟茶镇志》,经过2年多的努力,终于印刷成书。1983年12月栟茶镇修史编志办公室撰写后记,其中说到时间太过于紧张,有些内容还缺少,导致内容连编辑们自己都不满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从全县来看,1981年9月,全县第一部镇志《掘港镇志》诞生;12月,《丰利镇志》编印发行。1982年7月,全县第一部乡志《潮桥志》面世。嗣后,《栟茶镇志》、《马塘镇志》、《岔河镇志》、《沿南乡志》等乡镇志分别出版或编印发行。

由此可见到1982年8月,栟茶镇已经感觉到了压力。毕竟掘港、丰利两大重镇已经修好了镇志,甚至连潮桥乡(不是镇)都修好了,栟茶能不抓紧吗?解放以后,栟茶历来是如东县的老二,全县唯独掘港和栟茶为县属镇,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当然各项事业都要紧随掘港,坐稳老二的地位,包括修史编志。

栟茶历来文人荟萃,商业气息不太浓重。即便是谋生的商人也往往热爱文史,可谓儒商,我想当时栟茶人民也热切期待《栟茶镇志》尽快出版。栟茶轧花厂吴志高或许就是栟茶人民中热爱文史的代表。

栟茶轧花历史悠久,早在清末就有几家商店和作坊,但规模小、设备旧、效率低、质量差。1965年5月,如东县栟茶轧花厂成立,隶属于县供销合作总社,位于街西。国家投资22.4万元,占地40亩,建有厂房、仓库、生活用房等合计2312平方米,当年基建,当年生产,当年投资,当年收益。担负着栟茶区6.6万亩棉花田原棉的加工业务。1979年新建一幢三层职工宿舍大楼,有847平方米,造价63530元。1981年底主要设备有80片锯齿机2台,141片剥绒机13台,28英寸皮辊轧花机23台,单箱打包机2台,双箱打包机1台,剥绒机5台。消防器材有扬子江消防机1台,高压消防泵1台,100毫升灭火机1架等。

?
据于港文人缪学均回忆,栟茶街西有一条古沟从轧花厂到符家堑再到凤凰嘴南侧,西南走向。

据栟茶蔡氏族人回忆,轧花厂附近即小蔡家庄,即古代的迮家堡,系栟茶蔡氏老祖宗迁居之地。

据栟茶缪氏宗谱记载,缪玉坤,1941年出生,中共党员,军转干部,栟茶轧花厂退休。

据栟茶退休教授级教师缪庭回忆,他的嫡表兄赵玉田,住在沿口(解放前属于栟茶),轧花厂退休,过得很好。

1978年3月11日凌晨,栟茶轧花厂打包工徐相来在排除打包机故障时,不慎折断右臂,轧伤四个手指。

那么三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1980年栟茶街上居民每人平均月收入为26.14元(抽样调查),栟茶近郊农民每人平均年收入140.9元加490斤口粮(不包括副业、自留地及其它收入)。

栟茶橡胶厂工资最高,每人平均月收入为48元,其次化工厂44.4元,其次日化厂39元,其次家具厂28元,而集体商业职工为37.4元。

以上是1980年的数据,那么1984年按理会略微提高。假如当时栟茶轧花厂人均月收入为48元,假如单休,每天约1.8元,那么花费3元买一本书也算是比较奢侈的了,相当于辛辛苦苦接近两天的工资才能买到这本书。如果不是对地方历史文化极其热爱,谁会舍得买呢?在当时物质还比较欠缺的年代,他能有心买书、安心读书,不为了学历晋升,不为了考证书赚钞票,而纯粹为了学习栟茶历史文化,此人确实不简单。
来自手机版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